第三劑重組亞單位疫苗的異源加強免疫可增加針對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在健康成人中接種兩劑滅活的新冠疫苗--北京科興(CoronaVac)或國藥北京生物(BBIBP-CorV),然后接種第三針重組亞單位疫苗--安徽智飛(Zifivax)(異源接種組,IIS組),而對照組則接種第三針滅活疫苗(CoronaVac或BBIBP-CorV)(同源接種組,III組),探索第三針加強疫苗不同接種策略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查看詳情
新冠mRNA 疫苗BNT162b2 觸發(fā)一致的交叉體液和細胞反應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隨著SARS-CoV-2大流行,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繼續(xù)肆虐,大量突變體 (VOC) 的出現(xiàn),對疫苗的保護功效和市售檢測手段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戰(zhàn)。該研究表明,通過接種兩劑BNT162b2疫苗可引發(fā)強烈的SARS-CoV-2特異性免疫反應,在37名衛(wèi)生保健工作者 (HCW) 的隊列中,進行了疫苗接種后進行長達3個月的評估。通過四種市售化學發(fā)光免疫測定法 (CLIA) 評估的SARS-CoV-2特異性抗體反應,在質量上與金標準體外中和測定法 (NTA) 提供的結果一致。然而,我們無法觀察到CLIA檢測檢測到的抗體數(shù)量與NTA 檢測到的中和活性之間的相關性。幾乎所有受試者都產(chǎn)生了SARS-CoV-2特異性T細胞反應。此外,接種疫苗的HCW 對EU (B.1)、Alpha (B.1.1.7)、Gamma (P.1) 和 Eta (B.1.525) SARS-CoV-2 突變體產(chǎn)生了類似的保護性中和抗體反應,而Beta (B.1.351) 和Delta (B.1.617.2) 突變株表現(xiàn)出一致的部分免疫逃避。這些結果強調了疫苗引發(fā)的免疫反應和強大的抗體滴度的重要性。研究認為,在定義未來的疫苗接種策略時應考慮這些相關結果。
查看詳情
在接種兩劑新冠疫苗BNT162b2后4個月內,醫(yī)護人員的體液反應降低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該研究在醫(yī)護人員 (HCW) 中對新冠疫苗BNT162b2接種后,觀察體內的體液反應。對來自9名接種疫苗的HCW的45份血清進行了B、Alpha、Beta 和Gamma新冠病毒突變株的活病毒中和試驗。體液反應在第一次接種后一個月顯示中位抗S滴度為728 AU/mL [343-1612],一個月后抗體達到峰值,第二次接種疫苗后中位抗S滴度11720 AU/mL [8350-20056] ,然后逐漸下降,在第二次接種疫苗后4個月達到平臺期(3059 AU/mL [2314-5124])。在第一次接種疫苗后兩個月(即第二次接種后一個月)觀察到強烈的抗體反應,隨后從第一次接種后的兩個月到四個月急劇下降。第一次疫苗接種后的四到五個月,抗體滴度保持輕微下降,但仍呈現(xiàn)可檢測到的S IgG抗體和中和抗體陽性結果。
查看詳情
9例低傳播風險的無癥狀攜帶者的SARS-CoV-2核酸和血清IgG均呈陽性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該研究回顧性地分析了9例確認為無癥狀的攜帶者,這些攜帶者的SARS-CoV-2核酸和特異性IgG均為陽性(患者1-3的IgG和IgM陽性,其他患者為IgG陽性但IgM陰性)。無癥狀攜帶者具有極低的傳播風險,如此低的傳播風險可能部分與高Ct值有關。傳播風險低的其他可能原因:(1)在這些已確認的無癥狀攜帶者中,病毒的傳染性可能會降低;(2)如果沒有相關癥狀(例如打噴嚏和咳嗽),病毒脫落可能無效,從而降低了密切接觸引起感染的風險。
查看詳情
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的血液病毒載量動態(tài)與臨床結果密切相關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的血液病毒載量動態(tài)與臨床結果密切相關。研究旨在調查52名患者(中位年齡,62歲; 31名[59.6%]男性)的血液病毒載量和清除動力學,并基于新型的一步式RT液滴數(shù)字化技術(RT-ddPCR)探討其與臨床特征和結果的相關性。通過使用一步式RT-ddPCR,該隊列的92.3%(52個中的48個)定量檢測到血液病毒載量。血液和口咽拭子測試之間的一致性為60.92%(87個中的53個)。一步法 RT-ddPCR 檢測的假陽性率為3.03%,檢測的50%置信區(qū)間低于54.026 拷貝/mL血漿。所有危重病人的血液病毒載量均未減少,而普通患者和重癥患者表現(xiàn)出相似的清除病毒載量的能力,危重病人的病毒載量明顯高于普通病人和重癥病人。在52名研究患者中,有30名(58%)從醫(yī)院出院。在30名出院患者中,有一半的血液病毒載量保持陽性,其中76.9%(13人中的10人)在隨訪時完全清除了他們的血液病毒載量。同時,他們的近親都沒有感染的證據(jù)。血液病毒檢測的定量測定對COVID-19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查看詳情
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新冠的新生兒的垂直傳播和腎臟損害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懷孕期間感染新冠病毒對新生兒的危害仍存在爭議。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調查SARS-CoV-2在母嬰之間的垂直傳播以及胎兒的發(fā)育毒性。研究記錄了在武漢同濟醫(yī)院確診為COVID-19的母親所生的22名新生兒的所有臨床信息。22名新生兒(男16例,女6例)的平均出生體重為2980克,平均孕周為37周+3天。3名新生兒的出生體重<2500 g,三個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的孕周均小于36W。CT掃描顯示3名新生兒的肺部有輕微的感染病變。此外,3名新生兒的SARS-CoV-2 IgM抗體升高,11名新生兒(52.4%)的IgG抗體陽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新生兒的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均升高。在接受測試的21名新生兒中,有5名白細胞增多,11名中性粒細胞水平升高。此外,18名新生兒的天冬氨酸轉氨酶和19名新生兒的γ-谷氨酰轉肽酶升高。這項研究是首次發(fā)現(xiàn)妊娠晚期COVID-19感染可能引起胎兒腎臟發(fā)育損傷的現(xiàn)象。此外,SARS-CoV-2有母嬰傳播的可能性。
查看詳情
基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和IgG水平的免疫表型可以預測COVID-19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該研究在武漢市一個中心的COVID-19患者中采用化學發(fā)光法(CLIA)測定抗SARS-CoV-2 IgG和IgM抗體,計算所有納入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35天之內)的IgG和IgM水平中位數(shù),并將其與重度和非重度患者進行比較,得出基于晚期IgG水平和嗜中性白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的免疫反應表型可將患者分為不同嚴重程度類型。研究共納入222例患者,在發(fā)病后第4天首次檢測到IgG,其峰值水平在第四周出現(xiàn)。與低IgG水平的患者相比,高IgG水平的患者更為常見。COVID-19嚴重程度與IgG應答增加有關,基于晚期IgG應答和NLR的免疫應答表型可以作為區(qū)分嚴重和非嚴重COVID-19患者的簡單補充工具,并進一步預測他們的病情和預后結果。
查看詳情
COVID-19患者SARS-Cov2抗體的縱向變化
發(fā)表時間:2022-07-18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對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研究招募了112名伴有發(fā)熱,咳嗽,疲勞,肌痛和腹瀉癥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SARS-Cov2抗體檢測,其中IgM和IgG抗體均為陽性的58例(51.79%),均為陰性的7例(6.25%),僅IgM抗體陽性的1例(0.89%),僅IgG抗體陽性的46例(41.07%) 。 IgM抗體在發(fā)病后1周內出現(xiàn),持續(xù)1個月后并逐漸降低,而IgG抗體在感染后10天產(chǎn)生,持續(xù)時間更長。然而,然而,治療后核酸檢測陽性和陰性患者的IgM和IgG抗體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因次,研究明確指出血清學檢測可能是COVID-19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
查看詳情


關注我們
電話:+86-755-26473359 傳真:+86-755-26473319
客戶服務:400-166-0755 國際業(yè)務:+86-755-26601910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非經(jīng)營性-2024-0458
郵箱:info@szyhlo.com service@szyhlo.com
郵編:518116
聯(lián)系地址:深圳市龍崗區(qū)寶龍街道寶龍二路亞輝龍生物科技廠區(qū)1棟
Copyright ? 2022 深圳市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